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时政要闻
四川日报:改革关头勇者胜

发布时间:2015-09-30   来源:四川日报

据报道,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接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在回答关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等问题的提问时,习近平强调说:中国这一轮改革是全面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经过努力,一些多年来难啃的硬骨头啃下来了。这些改革是真动了奶酪、动了真格。改革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改变一些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当然会有难度,不然就不叫改革了。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改革关头勇者胜。

好一个“改革关头勇者胜”!这是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华尔街日报》这段满怀激情而又铿锵有力的回答,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充满必胜信心,同时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历史责任。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全面深化改革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关键部位,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回首过去30多年,每一次重大改革的成功都为党和国家注入新的活力,都给事业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当前,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发展起来后”与“欠发展”的各种问题、困难与挑战。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全面”,关键在“深化”。“全面”者,表明改革不是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单兵突进,而是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总目标的全面、系统改革。“深化”者,意味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攻克顽瘴痼疾。“改革关头勇者胜”,这是改革攻坚克难的战略定力和精气神!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勇往直前的那么一种冲劲、胆识和坚定信念,难以突破阻碍改革的重重阻力。30多年来,我们的改革取得的丰功伟绩举世瞩目,同时也展现出解放思想、敢于破除思想禁锢、敢于突破利益藩篱的大智慧。回首我们走过的改革之路,现阶段的新一轮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放在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上可以称为第三波改革。上世纪80年代以推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导的改革应该是第一波;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旨在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系列改革是第二波;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应该是改革的第三波。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第一波的改革阻力主要来自计划经济体制所固化的“大锅饭”、“铁饭碗”等思想观念障碍;第二波的改革阻力主要来自计划经济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姓社姓资”的争论。与前两波改革相比,第三波改革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非常复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种挑战不断凸显,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与风险性交织叠加,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全面统筹变得尤为重要。改革进入深水区,对于那些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把握不准的重大改革仍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要鼓励和支持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这也需要有勇气、有胆识的改革者敢于担当。

适应新常态,改革再出发,越是艰险越向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改革呈现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新特征,我们既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让改革更加“接地气”;同时也要防止不作为,不能遇到矛盾和问题就绕道走,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甚至走回头路。改革的本质就是一场利益调整,当下的改革触动的是最难触动的利益。“触及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对于改革的决策者和推动者而言,应该要有更大的政治勇气,有坚持改革的战略定力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勇于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用习近平回答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的话说:改革要扎扎实实干,想入非非不行,哗众取宠不行,蜻蜓点水也不行。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实现改革目标,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中共成都市委老干部局 蜀ICP备15034785号

技术支持:六合远教(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400-028-2010 cdycjy@126.com

访 问 量: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仅限于内部交流学习,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