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最新动态
关注 | 《人民日报》报道青白江老党员张洪恩的感人事迹

发布时间:2020-01-19   来源:中共青白江区委组织部

1月17日,《人民日报》第11版,以《坚守23年的“洪恩报栏”》为题,报道了成都市青白江区老党员张洪恩的感人事迹。全文如下:


坚守23年的“洪恩报栏”

张洪恩是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一名83岁的退休老党员。1996年退休后,他开始创办法律顾问工作室,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还先后自掏腰包20余万元订阅各类报纸,张贴在20多块“阅报栏”上供路人阅读,成了当地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见图一)。

23年来,张洪恩坚持每天读报(见图二)、贴报,风雨无阻。目前累计张贴报纸23万多张,阅读量达100多万人次。


图一


图二

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一下老党员张洪恩的故事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一个人办个“阅报栏”不难,难的是23年坚持不懈。

23年坚守精神家园

清晨天还未亮,张洪恩已经戴着老花镜伏在桌案前,在近百张报纸上,用红笔勾画重点,给这些报纸做好“导读”。

上午7点左右,张洪恩开始用手工制作的米糊贴报,然后挂到社区门口的阅报栏上。23年来,张洪恩日复一日,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从未间断。

从每天早晨7点到晚上天黑,在青白江区化工路社区川化五村大门口,总会有几十位群众静静地站在20块报刊栏前,他们或看或记,形成了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社区群众正在阅报

23年如一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各级媒体也都先后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2002年《工人日报》报道张洪恩事迹


2015年《四川日报》报道张洪恩事迹

不忘初心 无私奉献

说起张洪恩办报的初衷,还得从1996年7月他从川化集团法务岗位退休后讲起,喜欢看报的他为了给身边跟他一样喜欢读报的居民提供更多的读报机会和便利条件,拿出3000元积蓄,把川化家属院门前的旧仓库租了下来,平整了房前的地块,买来木板和玻璃,制作了几块简易的展板,打造了“川化阅报栏”最初的模样。

23年的办报历程,让张洪恩收获了许多,周边的群众都很感谢他23年如一日的坚守。

“要不是张洪恩,好多政策,我们都不晓得了,真的要感谢他。”读报群众李大爷一边一笔一划把他关心的内容抄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一边这样说到。

张洪恩说:“报纸上有很多的国家政策,很多的知识,也没想太多,就是自己看的时候,把重要的勾出来,这样既加深了自己的印象,又方便了大家阅读,何乐而不为?”

随着看报的人越来越多,张洪恩为了把“导读”做得更好,每天密切关注有多少人来看报、什么时间看报人数最集中、哪一类的新闻大家更关心。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定制化”的服务。


张洪恩正在批注报纸


社区群众正在看报纸上勾画的重点

书写最美“夕阳红”

2016年11月20日,张洪恩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已转移”。但为了不影响报栏按时与读者见面,治疗期间,他每天一大早就乘车从青白江赶到医院输液治疗,中午1点过拔下输液针头后,又马不停蹄赶回青白江处理报栏事务。正是这样的一种坚持,感动了很多人。社区相继成立了“磐石先锋志愿服务队”,组建了“馨化”老党员工作室,一批年轻的志愿者、年长的热心人加入到了“阅报栏”行动中,与张老一起为社区群众做好这份“精神早餐”。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化作一片夕阳红。”在张洪恩的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位老党员的高尚情怀,更看到了他23年铸就的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张洪恩和志愿者们在一起

据悉, 1月13日,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召开,张洪恩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中共成都市委老干部局 蜀ICP备15034785号

技术支持:六合远教(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400-028-2010 cdycjy@126.com

访 问 量: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仅限于内部交流学习,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